(资料图)
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,是推动科技创新的生力军。近年来,科技企业以高投入推进自身的技术创新,在研发成果上不断取得数量和质量的突破,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积极践行者。
企业是科技需求的主要提出方,也是科技成果市场价值的最终实现方。对科技企业而言,一方面,创新能力决定了竞争力,发展的核心要素就是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,要想进一步获得市场优势,就必须加强创新投入。另一方面,科技企业一手牵着创新链,一手牵着产业链,对市场需求十分敏感,对攻关要点也非常了解,创新优势明显。
近几年国家对于企业增加创新投入给予了大力支持,从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,到加大支持科技创新税前扣除力度,再到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,实打实的红利有效减轻了科技企业的现金流压力,激发出创新研发活力。
在政策引导和自身需求的双重因素促进下,科技企业创新投入明显增长。数据显示,2022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四分之三,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3.9万家增长至2022年的40万家,贡献了全国企业68%的研发投入,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。
也要看到,科技企业进行创新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。研发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,但能否取得成果是个未知数,风险存在于研发活动的各个环节和阶段,技术水平不足、资金中断、难以预计的外部环境都可能导致研发失败,这使得企业在投入上较为谨慎。
针对这些问题,有关部门出台的优惠政策要能延尽延、能给尽给、落实到位,简化优惠事项办理流程,开展精准支持和服务保障。同时,要创新更多科技资金支持方式,畅通科技企业市场融资渠道,建立起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创新的长效机制,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,打通科技、产业、金融的链条,让金融活水不断涌向创新,形成良性循环。
当然,科技企业不能简单地将创新支出视作当期损益,而要对可能形成的研究成果和潜在效益进行评价,以正确态度、长远目光对待前期投入。
在创新投入方面,企业既要立足自身所长,也要着眼国家和行业所需。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、5G等新赛道上补短板、建长板,在高性能装备、智能机器人、激光制造等重点产业上谋求关键核心技术突破,在疾病防治、公共卫生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。
在投入费用使用方面,企业要科学制定计划和标准,合理配置项目、人员、设备,发生的费用要予以明确区分和归集,强化对研发项目的效益管控,争取实现最高回报。相关管理人员应对相关优惠政策有充分了解,切实享受政策红利。投入能力有限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不妨与行业内、上下游企业加强创新合作,降低投入成本,形成研发合力。
(文章来源:经济日报)
标签: